深秋时节,宝丰县西部山区观音堂林站与大营镇交界的上李庄村山坡下,百余亩试种艾草正在收割,艾香袭人。
“平常在种植基地打工还挣着工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干着也可有劲!”上李庄村村民闫路军告诉记者,他们家的2亩多地流转给了基地,还入了股。还有30多户村民和闫路军一样,既拿着土地租金,又有了一份家门口的工作,心情舒畅。
这个有2000余口人的山村,地理位置偏僻,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村,丘陵荒岗“望天收”,村集体经济为零。2019年,上李庄村积极利用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契机,在村党支部带领下,扎实做好农村土地“清产核资”等工作,精耕细作集体现有资源和资产,收回荒山1500亩,实现了每年入账27万元,打破了集体荒山“零”价承包的历史,让村集体的老旧“血管”“活”了起来。
村集体手里有了“地”,发展集体经济就有了“根”;村集体手里有了“钱”,壮大集体经济有就了“胆”。2019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村民种植艾草,并联系当地一家艾草加工企业进行深加工,研制出艾枕、艾条等产品。
现在,以上李庄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5个村庄,艾草种植基地雏形逐步显现。上李庄村党支部书记王霞说,艾草在民间又称为“仙草”,药用功效众多,一年两收,每亩净利润2000元,试种很成功,他们的目标是两年内达到3000亩的种植规模,形成艾制品深加工和产销一条龙。
“村集体经济有了稳定的进项,村里干公益再也不用向上级伸手要钱了,盘活了资源,找准了路子,‘集体资源变集体资产,集体资产变集体资源,集体资源变集体经济’,收入以后年年稳中有进。”上李庄村第一副书记吴登科说。
近年来,我县深挖县域资源特色,精准实施“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创新经济增长方式。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乡镇5个。李庄乡花生种植、观音堂林站花椒种植、石桥镇乳制品加工、周庄镇食用菌种植等等,全县320个行政村,初步形成主导产业突出,具有代表性的专业村82个,带动农民增收5万余户,“一村一品”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利用“直播带货”等新兴手段,正全力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 (马俊歌 柳真真)
责任编辑:刘东丽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bhline@163.com
上一篇:大力发展艾草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