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中药企业何以屡上黑榜
2017年,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共发布46次药品不合格信息,涉及5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的超千批次药品。近日,有媒体梳理发现,其中近半数为中药饮片类不合格信息,占比为65.98%。在药品抽检不合格名单中,国药控股上榜18次,云南白药集团上榜3次,康美药业、哈药集团等知名药品生产企业也在2017年登上质量黑榜。在2017年国家食药监管总局的所有检查中,中药饮品竟占据了黑名单的一半,甚至不少还出自百年老字号药企。
中药饮片的问题大家并不陌生:有染色增重的,有注水掺杂的,有炮制假货的……这些跟路边摊或小作坊并没有两样。但问题是,端掉一个小作坊容易,老字号出问题有没有受到处罚?屡上黑榜的这些企业,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些问题,才是破掉“屡字诀”的关键。
养生保健是刚需。《2017年中药饮片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指出,2006年~2016年,中药饮片平均增速达26.25%,领先行业增长。拿两登质量黑榜的康美药业中药饮片业务来说,2017年上半年收入增长35.81%,达27亿元。信息不对称之下,选择信任“大品牌必有大担当”的常识逻辑,恐怕也是别无选择的选择了。
怕就怕药品生产企业也深谙这个道理。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发布的《2016年度药品检查报告》显示,在药品GMP飞行检查中,中药和生化药品发现的问题较多。2016年,国家食药监管总局共收回172张GMP证书,其中涉及中药饮片的有81张,占比高达47.6%。如果这些大牌中药饮片在质量上继续“放飞自我”,真不怕涸泽而渔吗?
老字号中药饮片敢在黑榜间游走,不过是因为责罚绵柔罢了。如果上一次黑榜就祭出天价罚单,乃至于以累计数次而作“退市”处理,还有几家老字号会不当回事呢?有人说,中药材成本暴涨是质量问题的罪魁祸首。问题是,除了弄虚作假,就不能通过合理合法涨价分摊?药品安全,人命关天。中药饮片质量悬疑若是拖延成“历史遗留问题”,当消费者与市场被玩坏,老字号还会永远盆满钵满吗?
责任编辑:刘东丽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nyhhshys@163.com。凡是原创投稿一经采用,除在南阳健康网发布外,同时同步到今日头条,腾讯网、新浪网、网易网、搜狐网、东方头条、趣头条、凤凰网及公众微信“南阳卫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