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生集团联盟正式在深圳落户 深圳为何总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3月8日,中国第一张带有“医生集团”字号的工商执照在深圳诞生,广东省卫计委副巡视员廖新波撰文称,“‘医生集团医疗有限公司’的出现首先是‘医疗服务’可以作为‘产品’单独工商登记,生产者是医生团体,而不是医疗机构。这是中国工商管理、登记的一个重大突破。”当然,这除了是中国工商管理登记的一大突破之外,在这张营业执照背后也反映出中国医生多点执业的实质性突破。
林锋的另一个身份是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下称“中山六院”)大外科主任,也是全国有名的胃肠外一把刀,因此他一直强调自己是既得利益者。他告诉健康点记者,他们花了接近三年的时间一直在探索一条可行的医生多点执业之路,“现在迈出了一小步”。
对于这“一小步”的意义,林锋说,“优质的医生资源流动起来以后自然产生合理分配医疗资源的效应。”现在国家推动医生多点执业是为了让医生“动起来”,但是,众所周知优质医生主要集中在公立大医院,医生多点执业推动的效果并不太好,其中医生实际动不起来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医生都是医院的“雇员”,现在每家医院都要靠自己经营来获得利润,让“雇员”多点执业而影响医院的患者流,那么作为“雇主”的医院肯定不乐意。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医生集团要做的是什么呢?
“医生集团医疗有限公司”就是医生多点执业的一种组织形式,有了这个平台,医生可以抱团建立一个联合体,本来身为医院“雇员”的医生转换为和医院有均衡谈判权的合作伙伴。”林锋说。
而对于此次注册,林锋也表示有两个突破:第一个是医生集团的注册,另一个是注册“医疗有限公司”。而在此前,不能单独用“医疗”注册公司,只能叫“医疗管理”或者“医疗咨询”公司。当然如果只是注册名称的变化还不能称之为实质性的突破,所以这次的突破除了“可以收取体现医生服务价值的医疗服务结算而不是咨询费”以外,“真正的突破就是打破中国医院的分级”。
真正的突破就是打破中国医院的分级
我们知道,中国的医院分为三级,级别的划分不仅决定了医院的规模大小、床位多少、先进医疗设备的购买,同时也规定了哪一级医院可以进行几级手术、什么种类的医疗行为。这就相当于人为地把是否具有行医资质限定在一个物理空间上,而不是医生个体身上。而按照以往的规定,医生要行医必须先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取得医师资格证,再携带医师资格证到自己工作医院所在地的卫生局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两个证都拿到,才有资格行医。
这可能产生一个很混乱的状态。如果医生离开这个医院,即使有资质也不能行医,而原来有资质的医院里即使没有了资质的医生也仍然可以进行某一种类的医疗行为。而国际通行的规则是,医生获得某一资格认证后可以在他合作的任何一个医院行医。
“我们集团的突破就在这里,医院是一个机构,医生集团是一个机构,医生找到合适的医院,只要这个医院有工商执照,我们的医生就可以和这个医院签约,也就是两个机构在合作了。我们就是要打破中国的医院分级,现在分级诊疗政策要分流患者去基层医院,让医生下基层,可是二级医院不能开展三级医院的手术,医生怎么在那里帮病人?我们一旦取得了许可,我们的医生就可以带着资质走。那么手术在任何一级医院都可以做,“大病不出县”才可以实现。”对于真正的突破点在哪里,林锋这样向健康点记者解释。
促使医院思维变化,从“管人”向平台转化
林锋把医院形容为机场,而医生集团则是航空公司。机场是给航空公司服务的,而真正服务乘客的则是航空公司。如果某家医院能够吸引全国大量优秀的医生集团将这家医院作为开展业务的基地,虽然彼此之间没有雇佣关系,但医院客观上相当有一批非雇用的雇员。这样医院既可以降低管理运营成本,又可以加强医院综合实力。“以后的医院平台就会先拼服务好医生。我们现在的医院一直在提倡服务好病人,这其实是悖论。医院真正要服务的对象是医生,让医生有经历和热情去服务病人,形成良性循环。这就促使医院思维变化,从“管人”向平台转化。”
医生集团是未来医生执业的趋势,而国家的政策也是在引导向这个趋势走,要去行政化、去编制化,把单位人变成社会人。无独有偶,3月16日,被誉为另一个医改风向标的北京市公布了《北京市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也提出“推进医务人员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
深圳为什么是第一个吃螃蟹的?
据林锋介绍,“深圳一卡通医生多点执业突破不了,深圳现在搞‘三名工程’,即名医、名院、名专科的建设,需要吸引大量人才,但按照以前雇佣关系的方法,成本最高、效率最低。”“其实,国家早就提出要去除行政会,要分流医生、要去编制,深圳此举是打破政策不能落地的瓶颈问题。”
其实医生多点执业深圳四年前就在探索。2013年,深圳在全国首推医生多点自由执业,不久既被叫停,随后推出医生多点执业试点,试点四年仅有328名医生申请多点执业,其中据媒体报道,“单位人体制是最大的阻力”。
作为与北上广同一规模的“一线城市”,深圳的医生资源却并不能等量齐观。按“十二五”末期深圳常住人口1137.72万测算,至2015年底,深圳千人床位数为3.4张、千人医生数为2.6人,万人全科医生数为2.5名,低于北上广水平。
按深圳最新发布的未来10年卫生强市、打造国际化医疗中心战略的目标显示,到2020年,要新增执业医生1.2万名以上。这1.2万名医生增加在哪里?除了公立医院的盘子,深圳也在寻找新的“容器”。
为了吸引医生来深,深圳已经制定各种激励政策,包括提高儿科、精神科等紧缺医疗人才的薪酬待遇,为实用型、紧缺类医疗卫生人才在配偶工作、子女入学、住房安居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另一方面,鼓励社会力量在深发展医生集团、护士集团、名(中)诊疗中心、名医工作室等新业态、新平台,打造集聚国内外优秀医疗卫生人才的创新载体等措施也是深圳开动脑筋的办法。
据博德嘉联医生集团医疗有限公司另一名合伙人谢汝石表示,就在谢汝石他们为“私人医生工作室”集团未来的发展犯愁的时候,其实是深圳主动抛来了“绣球”。今年年初,深圳市卫生计生委主任罗乐宣向谢汝石发出了邀请,希望“私人医生工作室”集团在深圳成立公司总部以及建立名医诊疗中心。
而为了让这一新生事物在深圳落地,也是罗乐宣与深圳市市场质量监督委员会相关部门直接进行协商,并请他们给予支持。而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也采纳了其意见,率先在政策上进行突破,给予医生集团一个合法的身份。因此也才有利国内首张医生集团营业执照的诞生。
向医生释放了最大善意的深圳今后能否吸引更多的医生尚需要时间的检验。但至少对于体制外医生,这张营业执照的意义显然触动了他们。
冬雷脑科医生集团的创始人、著名神经外科医生宋冬雷就向健康点记者表示,非常欣慰看到深圳能向医生今天颁发公司营业执照,宋冬雷同时判断,深圳未来可能会成为医生集团集中注册的一个城市,至于“是否会向其他城市产生示范效应”,他则表示,“这不好说”,但“我们未来也可能会在深圳进行注册”。
责任编辑:刘东丽
上一篇:体制内医生集团的梦想与“尴尬”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nyhhshys@163.com。凡是原创投稿一经采用,除在南阳健康网发布外,同时同步到今日头条,腾讯网、新浪网、网易网、搜狐网、东方头条、趣头条、凤凰网及公众微信“南阳卫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