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紧密型医联体带来了什么
9月20日,武汉市武昌医院与杨园街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约,形成紧密型医联体。
今年7月,武汉全面部署紧密型医联体建设试点,将上下级医疗机构融为“一家人”,让调配资源、内部转诊有了可操作性,从体制上保证分级诊疗顺利推进。
武汉规定,二级以上公立医院为牵头医院,托管1家或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举办主体、法人地位、公益性质、机构职能、产权关系、人员身份等六项内容不变,但其业务决策权、人员调配权、资产使用权、财务管理权等“四权”移交牵头医院。
武昌医院与杨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第一批完成融合的单位,目前运行情况如何?记者进行探访。
药房共享了
【场景】10月31日上午11时,武昌区杨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7岁的吴爹爹刚开完药。
“今天开药只花了20分钟不到。”吴爹爹家住四美塘,身患高血压、糖尿病,每月需要到医院开一次药。以往,高血压、糖尿病的药必须到三级医院才能开到。吴爹爹每次要坐车往返离家最近的三级医院——武昌医院开药。“排队、挂号开个药搞下来要个把小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武昌医院形成紧密型医联体后,实现了药房共享,武昌医院可以开到的慢性病药,在社区医院同样可以开到。
“在社区医院开药,不用花挂号费,步行半站路就到了,对我们老年人来说方便多了。”吴爹爹说。
【点评】以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基药比控制比较严,很多慢性病的药在社区医院根本开不到。患者只能涌向有权限的三级医院。现在三级医院通过形成紧密型医联体,将开药的权限下放,既能分流部分门诊人群,又能让老百姓就近取药。
专家沉下来了
【场景】10月31日,上午9点半,武昌区杨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室里排起了队。坐诊的医生是武昌医院内科医生汪晓红。除了每周四在医院坐专家门诊外,其他的工作日她都在杨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
73岁的吕婆婆正在就诊,她胸闷、咳嗽、气促、下肢水肿一周。汪晓红给吕婆婆看了看喉咙、听了肺部,结合既往病史,诊断为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合并肺部感染。建议立即住院。
王晓红当即给吕婆婆开了武昌医院呼吸内科的住院单,并上传病历到武昌医院。记者随吕婆婆前往武昌医院,不用挂号,直接通过绿色通道到住院部办理手续,10点10分,吕婆婆就住进了呼吸内科的病房。
【点评】以前杨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慢病专家稀缺,慢病门诊量少。患者只能到三级医院排队挂专家号就诊。如今,形成紧密型医联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质上成了牵头医院的一个“院区”“门诊部”或“科室”。双向转诊、医疗资源下沉等就相当于单位内部的资源调配,机制更顺畅了。
家庭医生更强了 【场景】10月15日,与杨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的马爹爹打来电话,要求安排住院:“最近胸口像针扎一样疼,肯定是心脏病越来越严重了!”
考虑到马爹爹身患冠心病、脑梗,出行不便。“心脏病胸痛的疼法应该不是像针扎一样,也不会持续太长时间。”武昌医院派过来的首席专家张爱萍,带领他负责的家庭医生团队决定先上门了解。家庭医生团队来到马爹爹家,对马爹爹全身进行了检查,发现是带状疱疹引起的胸痛,张爱萍当场给马爹爹开了外敷和口服处方。随后家庭医生团队将药物送上门,告诉马爹爹使用方法。随着带状疱疹的消退,马爹爹的胸痛也好起来了。
【点评】杨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有9个家庭医生团队,与约2000名行动不便的慢性病患者签约服务。过去,没有专家带队,上门服务主要以量血压和老年体检为主,不能帮患者解决实际问题,如今首席专家编入家庭医生团队,让行动不便的老人足不出户就能实现疾病诊断治疗。
责任编辑:刘东丽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nyhhshys@163.com。凡是原创投稿一经采用,除在南阳健康网发布外,同时同步到今日头条,腾讯网、新浪网、网易网、搜狐网、东方头条、趣头条、凤凰网及公众微信“南阳卫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