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找医生 药品通 快应用

开启智慧 护航未来,《六个核桃 超脑少年团》获主流媒体点赞

2022-11-09 21:08:39来源:新华网阅读数:0
核心提示:近期,新华社、新青年、光明网等主流媒体相继点赞《六个核桃 超脑少年团》,数百家媒体跟踪报道,广电总局更是把它作为2022年度重点节目进行推荐。

  近期,新华社、新青年、光明网等主流媒体相继点赞《六个核桃 超脑少年团》,数百家媒体跟踪报道,广电总局更是把它作为2022年度重点节目进行推荐。收视率飙升、网友也疯狂打call,这档节目瞬时掀起关于孩子脑力健康与综合素质提升的话题热议,大家留言表示:“见识到了国民少年该有的样子”“好看又益智,这样节目多一点”。

  究竟是一档什么样的节目,不仅得到网友们的追捧拥趸,更引发社会范围内的热烈讨论?对于青少年教育话题的全面关注,《六个核桃 超脑少年团》做出了哪些创新突破?节目如何将时代使命与品牌责任实现双向奔赴?

  智慧护航:脑力超群,助力青少年智慧闯关

  收看全季,我们发现,作为国内首档Z世代益智竞技真人秀的《超脑少年团》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全方位展现了中国青少年超强脑力,也展示了他们成长中的智慧和活力。

  节目由北大教授魏坤琳、复旦教授蒋昌建以及知名主持谢楠担任灵光守护团,蒲熠星、丁若虚、郑林楷、许天奇、宋佳昌、李莎旻子等六位学霸队长作为榜样青年,带领十二位超脑少年开启脑力冒险之旅。节目中的少年选手们锋芒毕露、各展所长,有的擅长编程、有的专攻硬件、有的思维缜密、有的具备大局意识。他们在一场又一场比赛中充分体现了自己的脑力、毅力、耐力等优良品质。

  活泼有趣的关卡设计和挑战项目贯穿整季节目:三分钟还原快递单被涂隐私信息、用废弃零件造一个电视机、制作图传接收器帮助实验人员锁定六颗“金核桃”……十个大人世界的难题,十次孩子视角的尝试与挑战。12位“超脑小勇士”用热情、求知及对战胜难题的渴求,一次次在舞台上解锁超乎大人想象的成就。

  所有的挑战项目,简单明了、紧张刺激,而且和生活息息相关。节目总导演蒋昕彤表示:“这些项目设计让你能感受到一种降维打击,不是一种前浪被拍在沙滩上的猝死感,而是让你惊艳于选手们的天赋异禀、超强脑力。”

  青少年培养和教育是一个长期和必要的社会议题,《超脑少年团》的播出,为家庭亲子关系和青少年教育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借鉴模版,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超脑少年团》凭借其过硬的内容和正面的社会意义,成功通过了受众的考验,站稳头部智娱节目的位置。

  六个核桃,作为节目的智慧护航大使,见证了超脑少年们凭借灵光智慧过关斩将,同时用优质的核桃营养守护少年们的脑力健康,助力其成长之路。专家表示,《超脑少年团》给予了新时代青少年更多的可能,节目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少年强,则国强”,也通过最舒服的方式,为家庭教育提供了一个最好的借鉴模板。

  创新赋能:智慧升级,六个核桃护航向前!

  作为核桃健脑领域专家,六个核桃持续深耕核桃营养价值25年,致力于以核桃的自然营养解决青少年的脑智开发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六个核桃与《超脑少年团》有着共同的品牌理念:通过科学健脑的方法关照中国青少年的正向培育。

  作为节目独家冠名,六个核桃也在持续关注与守护少年们在PK竞技中的收获和成长,在见证孩子成长的同时,也在为提升青少年脑活力,树立青少年正向价值观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从赞助《最强大脑》到《闪闪发光的你》再到如今的《超脑少年团》可以看出,一直以来六个核桃都在关注国民智慧提升,倾力推动青少年益智成长。

  脑科学家认为,青少年的大脑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可塑性”。青春期是重塑大脑的最好阶段。为了让青少年脑健康得到有效保障,六个核桃不仅在高考、开学等重要节点给予学生关怀,针对现如今青少年学习压力大、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脑力不足造成的相关问题,六个核桃还提出了有效的科学健脑解决方案。

  据了解,2021年六个核桃联合中国和核桃产业研究院针对青少年脑力不足问题推出战略新品——六个核桃2430。据悉,该款产品是以中国疾控中心的一项科研成果为蓝本,严格落地学术成果凝炼而成的一款营养量化饮品,每罐含有24g核桃仁,连续饮用30天,学生可以辅助改善记忆力,六个核桃就此提出“一天一罐坚持30天提高记忆力”的科学健脑解决方案。

  对此,首都保健营养美食学会会长王旭峰表示,再好的实验结果和科学理论,也需要落地为广大消费者可获得、可感知的具象化产品和服务。

  未来,六个核桃将继续秉承“提升国民智慧和幸福指数”的企业使命,不断通过技术研发、产品创新挖掘核桃营养价值,加强“智娱”产业合作引导,为青少年脑健康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叶子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bhline@163.com

上一篇:吉利德科学在进博会达成多项战略合作 助力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

下一篇:中药店卖咖啡,赚吆喝还是有“疗效”

热文一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