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川县位于河南省西南边陲,处于豫、鄂、陕三省七县市结合部,是举世瞩目的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和主要水源地,为了一渠清水永续北送,淅川人民舍小家为大家,先后移民搬迁36.8万人,彰显了“大爱报国、忠诚担当”的移民精神!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淅川县政协委员、淅川县第二院共体党委书记梁训太创新打造中医药三全模式,推动中医药传承发展,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更好地守护群众健康安全,让群众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据悉,淅川县第二医共体由总医院(淅川县第二人民医院)和金河镇、老城镇、大石桥乡、滔河乡、盛湾镇五个乡镇卫生院组成,所在乡镇均是移民搬迁大乡。南水北调中线移民搬迁后,由于服务人口骤减等因素,各乡镇卫生院出现业务收入下滑、人才流失严重、诊疗设备老化、技术水平落等情况,陷入了群众不信任、患者有意见、发展举步维艰的恶性循环之中,乡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未得到有效利用。
通过调研,梁训太发现,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色优势与群众的公共卫生和医疗需要遥相呼应。淅川中医药文化根基深厚,大力发展中医药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确立了打造“全球中医圣地、全国中医高地、全国中医药名都”的战略目标,为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指明前进方向。
梁训太以守护人民健康这条纽带,将医院管理者与政协委员身份紧密连接起来,当好中医药事业的推动者、人民健康的守门人。为让普通百姓能更方便地享受中医药服务,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特长,在第二医共体总医院和各乡镇卫生院稳步推进中西医协作诊疗模式,在发展现代医疗技术的基础上,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全员学习中医药知识、全面推广中医药技术,全程使用中医药疗法。探索出一条发展中医药的“三全”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深受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
全员学习中医药知识。借鉴中医药文化以人为本、医乃仁术、天人合一、调和致中、大医精诚等的理念,结合人文医院建设,梁训太组织在医共体总医院和各乡镇卫生院开展“读经典润心田”和我爱中医“四个一”系列活动。每周一学:每周学习一次中医经典和中医药基本知识。每月一练:每月定期开展中医特色医技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大练兵活动。每季一赛:每季度举办一次针灸、拔罐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操作规范竞赛;每年一评:每年举办一次中医药先进人物评选活动,给与表彰。激发了医共体全体医务人员学习中医的热情,形成了浓厚的中医药学习氛围,提高了临床科室中医诊疗能力和开展中医适宜技术的积极性。
全面推广中医药技术。不断加大中医药科普宣传力度,组织开展“中医药知识进校园.进社区”“中医药知识科普”“中医义诊”“中医健康咨询”等特色活动,将中医知识的触角深入到乡镇、社区、企事业单位。在电视台举办养生系列讲座,宣传中医“治未病”知识和预防为主的健康理念,在医共体总医院和各乡镇卫生院设置中医药文化园,作为医院环境形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体现中医药丰富的文化积淀。通过务实举措,用群众看得见、听得懂、用得会的方法讲述中医药故事,展示中医药魅力。
针对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普遍存在的中医科室特色优势不明确、临床优势不能充分发挥的现状,不断加强中医药学科建设和人才培育。对中医特色专科在人力、设备、药物、运营管理等方面给与支持,医共体总医院设有仲景苑、中西医结合科,各乡镇卫生院均设置中医馆。制订政策鼓励所有临床科室发展中医特色技术。对临床科室配置中药熏蒸、牵引、多功能针灸仪等中医诊疗设备配置方面给与大力支持。
在人才培养方面,通过临床跟师、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建设等方式,加强优秀人才梯队建设和人才储备。大力培养中医药人才,鼓励临床医护人员参加“西学中”并取得相应证书,定期举办中医药学术讲座和中医药合理使用和中医适宜技术培训班。在护理工作中着重突出中医护理优势,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操作,制订辩证施护病种,制订标准护理计划,护士能能熟练的给病人提供中医食疗及中医保健护理的知识,发挥中医健康宣教的优点。
积极开展中医基层义诊、对口帮扶,通过医共体内双向转诊等方式,发挥县乡医院中医药优势,方便乡村群众就医,让群众不出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县级专家的中医药诊疗服务。
全程使用中医药疗法。在疾病的诊疗中,整合中西医优势,开展多学科会诊制度,进而形成中西医结合双诊疗模式,中医大夫参与西医科室患者的查房和会诊,根据实际情况建议患者接受中医治疗。临床上以中药、理疗、艾灸、刮痧、拔罐、针刀、放血、小儿推拿和脏腑按摩调理手法等综合技法为落脚点,针对患者不同情况选择使用相应的技法,充分发挥中医辨证施治的特点。
截至目前,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已经能开展多项中医药适宜技术和中药方剂治疗。病种涉及颈肩膝疼痛类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以及皮肤科疾病等。越来越多的患者享受到连续、规范、优质的中医护理服务,感受到中医药的魅力。
随着健康观念变化、医学模式转变和医学目的调整,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中医健康管理服务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本着“以人为本、治未病、预防为主”,将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康复人群纳入服务范围,丰富“治未病”内涵,倡导先发现、早治疗、不复发的理念。在医共体总医院和乡镇卫生院门诊配置经验丰富的中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与合理的中医药治疗和康复建议。将养生、医疗、康复深度融合,建立医养结合临床模式,实现了康养全程用中医药。
目前,医共体各成员单位中医药诊疗人次数占总诊疗人次数的21%以上,中药处方占总处方的23%以上,中医药非药物疗法人次数占总诊疗人次数的11%以上。中医适宜技术、中医药参与率持续提升。
梁训太表示,中医药是祖先留下来的瑰宝,把它发扬好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在今后的履职当中,将立足本职、发挥优势,通过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来助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通讯员 卢云鹏)
责任编辑:叶子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bhline@163.com
上一篇:“灌医”先锋——吴照伟
下一篇:助力中医世家传承发展 ——访南阳理工学院副教授、中医学博士史马广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