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中医太少了!好不容易发现一个却又挂不上号!”
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感受。
好中医真的太少吗?
整体来说,真的是少,至少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好中医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我们的需求。
不过对于河南来说,好中医还不算少,“人均拥有率”在全国不是前茅也是前列。
河南是中医药的主要发源地,底蕴深厚,不管是在公立医院还是民间,都有很多好中医,只不过,我们平时对他们并不太了解而已。
今天,我们就介绍一位身边的好中医——
吴志洲,全国名老中医,河南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从医近50年,曾任急诊科主任10年、结石科主任10年,擅长治疗不明原因发热、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各类结石、泌尿系统疾病等常见病及疑难杂症,尤其在治疗不明原因发热、女性漏尿、各类结石等方面,具有独到经验。
传奇经历:从调剂员到全国名老中医
吴志洲教授今年71岁,2014年被评为第二届“河南省名中医”,2022年被评为“全国名老中医”(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最初只是南阳市方城县医药公司的一名调剂员,那一年他才仅仅16岁。
他是个热爱学习、善于钻研的人,因为在工作中天天接触中草药,渐渐地迷上了中医。
刚开始,病人前来抓药,他就像医生一样问病情,观察病人面色、体态、舌苔等,并熟记病人药方,晚上回忆病人情况,翻阅中医医书古籍,琢磨大夫为何如此遣方用药。
就这样,4年后,吴志洲已经会简单辨证用药,开始给身边的亲戚朋友看病,而且效果不错。
在那个缺医少药的年代,当地老百姓听说医药公司有个小吴会看病,很多人有啥病就去找他。渐渐地,他在当地小有名气。
看的病人越多,他约感到自己学识的不足,于是他下定决心考大学,继续深造。
经过艰苦努力,他于1974年考入当时的河南中医学院,张磊国医大师就曾是他的老师。
1977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方城县中医院工作。工作之余,他跟随宋晓凤、李明杲等当地名医继续学习。临床、学习、总结,吴志洲的诊疗水平突飞猛进,病人络绎不绝。
1984年,他又回到河南中医学院“四大经典”进修班学习一年,演习中医典籍,从《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神农本草经》、《千金方》、《医林改错》等,吸取各流派精髓,在诊疗疾病方面更加得心应手。
学习结束回到方城县中医院后,他的名气越来越大了。因为出色的诊疗水平和工作业绩,他引起了河南省中医院领导的注意。
1990年,他被调到河南省中医院工作,至今已经在河南省中医院工作了35年,逐渐成为一方名医,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名中医”、“全国名老中医”。
肩负重任:担任急诊科主任10年
调入河南省中医院后,他被任命为急诊科主任,并且一干就是10年。急诊科的工作,有非常明显的特点:
一是时间性特别强:突出一个“急”字,患者通常发病急骤、来势凶险,需要分秒必争地处理。
二是随机性比较大:患者的病情变化快,来诊的时间、人数、病种及危重程度难以预料,常常需要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三是病种涉及面广:急诊科不是专科,患者的疾病可能涉及临床各科,医师需要具备广泛的医学知识和技能,以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四是任务重责任大:急诊科是医院中处理紧急情况和危重病人的重要部门,常常需要独立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迅速诊断病因并紧急救治。
担任急诊科主任的10年里,他的诊疗水平得以进一步提升,在治疗不明原因发热,咳嗽、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胃溃疡、胃炎、胆囊炎等消化系统疾病,胆囊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等各类结石;尿频、尿急、尿痛、尿血、漏尿等泌尿系统疾病,失眠、头痛、眩晕、腹泻、便秘、高脂血症、更年期综合征等常见病及疑难杂症方面,积累了更加丰富的经验,并形成了自己的学术思想。
善于创新:创建结石科,研发6个院内制剂
在河南省中医院急诊科工作的十年里,他接诊了许多急性发作的结石病人,见到了他们的痛苦。
2002年,他决定创办结石专科,先到东北学习泌尿系结石的体外冲击波技术,又到上海跟随名医朱培庭教授学习胆道结石治疗技术。
2004年,学成归来后,他创办了我省首个结石专科——河南省中医院结石科,并结石科主任。
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他根据中医经典的指导,结合长期的实践经验,自创许多良方,有些已制成院内制剂:
如,治尿石症的“尿石净丸”、“化石胶囊”,治胆石症的“胆舒通丸”,治高脂血症、脂肪肝的“通脉降脂胶囊”,治胃痛的“丹砂半理中汤”,治肝病的“排毒养肝丸”等,都是他自创的良方,临床疗效显著,至今为无数患者解除了痛苦。
如今,退休10余年的他依然工作在临床一线,在河南省中医院名医堂,他每天还要看六七十名患者。很多时候,他的号都不好挂。
责任编辑:叶子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bhline@163.com
上一篇:改革创新中医传承方式——访河南省知名中医文化学者包飞建
下一篇:悬壶济世 妙手仁心——中医祖庭医圣故里,六代世家樊氏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