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河南省方城县紧抓医共体中医系列、西医系列“预防为主”120指挥中心“云急救”“线急救”,着眼医疗急救保护伞需求“时间金”,通过改革连通急救“五环”(现场急救、院前急救、特殊急救、重症急救、专科急救),全面推进院前急救能力提档升级。今年月均接入电话300余次,平均派车时间从46秒缩短到37秒,平均出车时间从86秒缩短到75秒,接线员接机时间从5秒缩短到3秒,救治成功率从96%提高到98%,卒中中心DNT时间从平均53.8分钟下降到45.7分钟,胸痛中心D2B时间从平均72分钟下降到63分钟,有效提升了急救成功率。
图为2023年6月13日上午,急救人员在方城人民路路救一患者
县城村“云门诊”,“智慧台”“线畅通”
急救网络全域覆盖
“120”指挥中心在医共体牵头中医院、县医院人民医院设立急救中心,在多家分院设急救分中心,172家村卫生室设急救点,打造15分钟急救圈,通过5G 、有线、无线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构建县域协同急救一张网,实现各急救单位、医疗设备、体征数据、现场情况实时共建互通。构建“互联网医院+云门诊+村医通”急救模式试点,将村医纳入急救调度资源,县医院开通直升机模式,当出现救护车无法及时到达的地方,指挥中心动用空中力量或者对村医进行近距调度,提高偏远地区急救效能。
患者信息全程跟进
将120智慧急救平台,集成对接急诊“五大中心”(胸痛、卒中、创伤、中医、基层)、120指挥调度系统,急救中心专家能及时在抢救室电脑调阅患者的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和检验检查情况,帮助乡下医生进行诊断,提出治疗方案,提升远程供给能力,解决急救各环节中黄金时间问题。
路上车上“全网通”,急救信息“一览屏”
开展急专联合救治
通过在120救护车上加装卫星导航系统、车载监护设备并利用5G技术与急诊室信息大屏联通,实时提醒救护车行车轨迹、所处位置及预计到达呼叫位置、急诊科准备时间,实时展现救护车上患者的医学影像、病人体征、病情记录等大量生命信息,满足了急救中心对急救现场远程监测的需要,解决急救现场的医生接受临床专科专家远程指导和会诊的迫切需求,为重症急救病患第一时间启动多学科救治方案,实现车上“院前”急救人员与医院“院内”急诊抢救医护团队“同时差”同步同率。
提升后备中医专家、西医医师咨询急救急诊名单库,便于患者家属和外派护士及时对不知道、没见过的情况的及时答复处理。公安部门启用无人机配合急救物资的输送安全。设备可智能关联方城120云急救平台,通过120急救智慧平台连通五大中心及脑科、骨科(运动医学)等重点学科专家,通过现场情况、患者情况细节实时传输,由线上专家团队在急救中心大会诊,提升危重病患急救成功率。
院内院外“大联动”,应急救援“一体化”
打造医、车、物调度“一盘棋”
二个医共体依托“秒分办”制度120急救指挥,将急救医疗过程中的人、车、物、点的地理信息、地图更新、人员信息、症状信息等进行实时可视化动态展示,构建统一的急救资源时空观,实现急救资源智能协同指挥部署,分级优先调派。中医院12台救护车随时待命,手机、互联网双重定位呼叫位置,调度中心直接通知到值班司机,有效破解多方出车、一事乱车、交叉管理难题。
织密部门协同“一张网”
连通医院与卫健、公安、交通、应急管理、疾控局、中委会等部门的数据资源,实现一方接警多方有序协同。高速交警、公安街警可通过医警急救调度,并实时掌握相应车辆出车线路轨迹,指引线路与交通信号灯联动,优化急救车辆实时绿灯畅行行驶路线,规避拥堵路段,提升综合救治能力,形成急救“一路绿灯”通道。
责任编辑:叶子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bhline@163.com
上一篇:方城县医疗保障局开展“一把手”亲身办、走流程 推动服务再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