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问诊 找医院 查疾病 找医生 查药品 手机端

女记者马金瑜自述被家暴,却折射出个保险问题

2021-02-07 23:36:10来源:腾讯企鹅作者:神段手阅读数:0
核心提示:藏区还是藏区,还是那片神圣净土。但在马女士这里,却成了噩梦开始的地方......

又有女人受欺负了,而且还是个记者。

曾为专业媒体人的老段,义愤填膺。 不仅是出于对记者职业的尊敬,更因为我们这些文科生大都是理想兼浪漫主义者。 藏区,是很多人的梦里故乡。 在那里,我们可以得到身心的净化,在那里,没有过多束缚,更易找到真我,在那里,能把知识与技能传授给更多人。 总之,藏区还是藏区,还是那片神圣净土。但在马女士这里,却成了噩梦开始的地方......

Part 1 浪漫主义者的现实 

事件回放

马金瑜女士1978年生人,2000年进入媒体圈。曾在《新京报》、《南方人物周刊》、《南方都市报》等新闻媒体任职14年记者,获得过亚洲新闻奖等多项媒体大奖。 2010年7月,在一次有关生态环境的采访中,马金瑜一行人来到青海,结识了藏族蜂农扎西。

{xunruicms_img_title}马金瑜和扎西

按马女士的说法,两人是一见钟情。她曾这般形容丈夫善良:“心里特别干净,像山上的泉水一样”。

说起两人在认识47天后就闪婚的原因,扎西的解释是“怕她跑了”。 浪漫终将消散,生活终归尘土。

矛盾1:没有共同语言

生活习惯、成长经历、文化水平的巨大差异,让两人的婚后生活很快便出现裂痕。用马金瑜的话说:“扎西最感兴趣的是去草原转,在草滩上躺一会”、“看到我看书,就说你看这些有啥用?”

矛盾2:大男子主义

在马女士眼里,身边很多男人都是大男子主义“家里谁做主也是一个大问题”、“那边很多男人都不听女人的意见”。 甚至有内地的朋友过来看望她时,扎西也会不高兴“这些男的来干嘛,和你有什么关系?”

矛盾3:亲戚朋友难以相处

马女士曾表示,自己已得罪光了扎西所有的亲戚朋友,导致这些人在丈夫面前不停的“煽风点火”。

爆发:拳脚相加

自2015年开始,马金瑜就已开始遭受严重的家暴。 扎西下手非常凶狠,马女士眼睛差点失明,小便直接失禁。这期间,她还怀着孕......

2017年,马女士选择与扎西分居。

最后稻草:扎西出轨

“大男子主义”可并不是面子那点事,还有偷吃——扎西不是出轨藏族女工,就是出轨女大学生。

当马女士质问他时,二人谈话的重点竟然不在出轨本身,而是探讨“如果与出轨对象弄出孩子该怎么办”。而扎西的回答竟然是“我养起来”。

直到2017年,马女士都表示自己不愿离开青海。原因是被当地淳朴的感情和传统所吸引,并想给当地妇女提供就业机会。 但同样,她的浪漫也消磨殆尽。

结局:另一个“拉姆”

2021年2月6日 ,马金瑜发表题为《另一个“拉姆”》的文章,立刻引发关注。

{xunruicms_img_title}知乎热榜截图

马女士文中自述情感经历,称长期遭受丈夫家暴。文章发布当日,青海当地公安部门就已介入调查。同日,中央政法委网站官微针对此事发文,称家暴不是“家务事”,全社会都应“零容忍”。

..............................................

我不想讨论“诗和远方”的问题,因为任何事情都是有限度的,也都是两面的。 就好像辞职去旅行的人,也要考虑终点之后的生计。

理想与浪漫主义,都是每个人的选择。而选择,就需要自己去负责。起始、过程、结局,全都因人而异。

我想说的,还是由此引发的一个现实问题,也是我专业方面的知识。

Part 2 家暴与保险,关系微妙 

遭受家暴,保险能赔吗? 这是个典型问题,也是一个出于无奈的疑问。 据统计,

全球60%-70%女性曾不同程度遭受来自亲密关系者的虐待;

在中国的2.7亿个家庭中25%存在家暴,其中90%受害者为女性;

我国遭受家暴女性中,多数人都是在3年后的第35次被施暴后才报警;

我国每年有15.7万名女性自杀,其中60%都是因为家暴;

我国家暴致死的女性,约占所有他杀死亡女性的40%以上。 保护女性远离家庭暴力,是一个国际性难题。

但近年来,从立法、思想观念、社区建设等方面,我们都取得了进步。

让女性在遭受家暴的早期就开始主动寻求帮助,可以大大降低不良后果最终发生的可能性。

但预防是一方面,伤害已经形成后,保障又从何而来呢?

实际上,主要的人身险如重疾险、寿险、医疗险和意外险都可以赔偿家庭暴力所致的伤害:

寿险

如家庭暴力最终导致不幸身故/全残,可获赔;

意外险

不在免责范围内的所有意外医疗、意外伤残/身故部分;

医疗险

符合合同约定的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

重疾险

如暴力导致的伤害,恶化成重疾险所涵盖的重大疾病,可获赔(如多个肢体缺失、严重脑损伤、双耳失聪、双目失明等)。

看起来,只要买了保险,遭受家暴后大概率都能获赔...... 但实际情况却大相径庭。

在中国,大量家庭暴力受害被保人,都无法获得理赔。核心原因在于:投保人与被保人的关系。 以上人身险的理赔条件,还有一个大前提便是:

{xunruicms_img_title}点击查看大图

虽然大多数家庭暴力不至于跟“杀妻骗保”划等号,但其逻辑依据依然是道德风险。 买保险是为了当风险来临时有所支撑,但如果这个“风险”就是来自于给你买保险的那个人,从出险到理赔的逻辑就不成立了。

而很多保单上,投保人一栏写着的,都是被保人的另一半。 简单说就是,假如

丈夫给妻子买意外险,而后毒打妻子至其身体受损,妻子无法获得理赔;

妻子自己买意外险,遭受家暴,在合理范围内可正常获得赔付。 实际上,在多数理赔纠纷中,除了对条款解释的误读之外,很多起因都是投保人与被保人关系之间的疏忽所致。

对此,大家一定要理清:任何保险,对投保一方(投保人、被保人、受益人)主观意愿所致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即便后果足以触发理赔条款,也大概率会被拒赔。严重如杀妻骗保、家庭暴力,细微到吸烟、饮酒习惯等,皆是如此。

保单是摆在那,但殊不知那只“黑天鹅”也躺在枕边...... 说的有点吓人。

专题


责任编辑:刘东丽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bhline@163.com

上一篇:“前女记者自述被家暴”一事最新进展:当地已成立工作专班

下一篇:另一个“拉姆”的另一个“真相”

热文一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