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找医生 药品通 快应用

健康管理离不开肠癌早筛

2021-03-05 20:28:08来源:中国科学报作者:张思玮阅读数:0
核心提示: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有效的医疗服务模式,健康管理已被证实在防控重大疾病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3月4日,由中华健康管理医学教育学院主办,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健康管理研究院承办的“2021年春之声健康论坛”在线上举办。与会专家围绕“消化道肿瘤早筛技术在健康管理实践中的价值”展开研讨,强调了肠癌早筛在健康管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专家一致认为,国家审批和指南推荐机制是保障肠癌筛查科学规范实施的先决条件,就技术手段而言,应重视阴性预测值(NPV)和阳性预测值(PPV)。

癌症早筛必不可少

根据《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死亡病例300万例,均位居全球第一。在中国,每分钟有7.5人被确诊为癌症,且有5.5人死于癌症。

中华健康管理医学教育学院名誉院长郭清表示,作为一种新型的、科学的、有效的医疗服务模式,健康管理已被证实在防控重大疾病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癌症早筛已成为健康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研究所原院所长、中国癌症基金会理事长赵平指出,筛查是癌症防治及早诊早治的关键手段。以结直肠癌为例,通过早期筛查发现癌前病变并及时治疗,可以预防肠癌;临床针对早期肠癌具有成熟的干预方案,预后良好。一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90%,发生远处转移的Ⅳ期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仅为14%。

但我国目前的结直肠癌筛查方案并未在体检中得到良好应用。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介绍,肠镜作为诊断结直肠肿瘤的金标准,多年来在体检中心开展机会性筛查的实践中推广不开。究其原因,绝大多数的体检初筛者不愿意接受有创性检查手段,绝大多数体检中心也不具备相应条件。在体检中心,大便潜血检查的取便率不足20%。

另有一项研究表明,在62583名健康体检者中大便潜血检查受检数为5864人,受检率仅为9.37%,近90%的体检者没有接受过筛查。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中国癌症早筛首个大规模前瞻性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Clear-C”项目负责人丁克峰教授介绍,大规模筛查使美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下降40%,死亡率下降51%。而相较于美国60.1%的筛查渗透率,我国结直肠癌的筛查渗透仅为16.4%,85%的患者查出时已经是中晚期。

丁克峰表示,中国的结直肠癌及消化道肿瘤防治,如果不从筛查入手,很难改变目前发病率、死亡率高的现状。

肠癌早筛率先建立规范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强化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针对高发地区重点癌症开展早诊早治工作,推动癌症、脑卒中、冠心病等慢性病的机会性筛查。

《健康中国行动──癌症防治实施方案(2019-2022 年)》提出:2022年高发地区重点癌种(其中包括结直肠癌、胃癌及宫颈癌)筛查率提高至不低于55%。

在我国,40~74岁结直肠癌平均风险的大众人群有6.33亿,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有1.2亿。面对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建议筛查人群数量,随着筛查率的提升,筛查需求必将进一步扩大。然而,大便潜血对癌前病变的灵敏度不足,每百万人口仅拥有消化内镜医师不到20人。

去年11月9日,应用“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的结直肠癌早筛产品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成为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用于癌症筛查的分子检测试剂盒。

据悉,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选择免疫法便隐血、基因突变、基因甲基化3种不同检测方法,针对人血红蛋白、KRAS、BMP3和NDRG4基因4个靶点,31个位点进行全面筛查,力求捕获更多癌变信号,从而实现更早期、更精准的检出病变。

并且,该技术具有非侵入性的特点,用户能于家中收集样本,其便利性有利于提升高风险人群接受筛查的依从性。

今年1月15日,《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下简称《指南》)发布。作为中国首部结直肠癌筛查指南制定工作组的秘书和组长,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早诊早治办公室副研究员陈宏达表示,《指南》对于规范和指导结直肠癌筛查实践工作意义重大,必不可少。

《指南》明确推荐非侵入性的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为肠癌早筛的重要手段之一,建议在45~75岁人群中推荐每3年进行一次的FIT-DNA检测。

新标准助力早筛更给力

丁克峰指出,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展现出了优越的筛查性能,对结直肠癌的灵敏度为95.5%,对进展期腺瘤的灵敏度为63.5%,针对结直肠癌的阴性预测值达99.6%,对进展期新生物的阳性预测值达46.2%。

采访中,丁克峰表示,NPV和PPV是筛查技术最重要的两个指标。多靶点粪便FIT-DNA联合检测技术的NPV 为99.6%,说明其“漏检”可能性极小,受检者只要是阴性的,得肠癌以及癌前病变的风险就非常低,可以更放心;PPV为46.2%,说明近一半阳性被测者可以受益于结肠镜手术,对高危人群有良好的浓缩效应,能够优化和节约肠镜资源。

“率先锁定高风险人群对其开展机会性筛查,是一种重要可行的防癌策略。通过筛查技术的创新,提升筛查的便利性,使普通人可以居家自行完成,也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目标人群的筛查依从性。”赵平表示。

“通过提高医疗机构健康管理团队开展消化道肿瘤早期筛查专业能力,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大众主动筛查的意识和意愿,才能使癌症防治工作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目标。”中华健康管理医学教育学院名誉院长武留信说。

责任编辑:刘东丽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bhline@163.com

上一篇:哺乳动物为啥有天然“暖宝宝”?厦大林圣彩团队揭示棕色脂肪发热原理

下一篇:源自双相障碍患者的星形胶质细胞影响神经元活动

热文一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