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随着一些省市出现散发新冠病例,各地纷纷加强了对物品和环境的新冠检测。之前是冷链运输的海鲜、肉类检测阳性,而现在啤酒、乳清粉和车厘子等也检测阳性了。尤其是车厘子,前几天刚刚价格腰斩,爱好者还沉浸在实现“车厘子自由”的欢乐中,没想到,1月22日,江苏无锡市发布消息称:进口车厘子核酸检测阳性;1月24日,石家庄市卫健委表示,桥西区进口车厘子核酸有样本呈阳性,复检未发现新冠肺炎病毒。
这两条新闻让不少网友很担心:车厘子,还能吃吗?
一、车厘子上检出新冠病毒可能和冷链运输有关
这个季节,北方几乎所有的物品都相当于在冷链运输,车厘子这种比较昂贵的水果更是冷链运输保鲜的。新冠病毒在低温下能长期存活的特性,就使得它能在某些环境和物品中存在相当长时间。
目前国外疫情依然严重,相关从业人员感染了病毒,也可能不会停止工作。所以理论上,从国外进来的物品,确实都有被新冠病毒污染的可能。
二、但“检测阳性”跟“具有传染性”,是两码事
新冠病毒的传播方式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物品上的病毒,不可能形成飞沫传播。要形成接触传播,需要物品上有“活的新冠病毒”且“量足够”,被手接触之后先粘附到手上,再接触口腔、鼻腔和眼睛的粘膜,才会感染人。
而“检测阳性”要容易出现得多。只要有病毒的片段,哪怕是很少量或者是“死”的病毒片段,也能够被检测阳性。换句话说,如果检测阴性(排除检测不准的情况),食品就不可能感染人;即使检测阳性了,食品也只是满足“具有感染性”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而已。
三、食品感染消费者的可能性非常低
下面,我们就探讨一下“检测阳性”食品感染人的可能性有多大。
从新发地疫情开始,有几次散发疫情都起源于进口冷链食品或入境人员的相关场所。在这些场所中,的确可能有“高浓度活病毒”物品感染了从业人员,然后人传人传播开来。
但考虑到进口物品检测的局限性——只能取样,不能全部检测。检测阴性,但实际上是阳性的进口食品也会存在。
如果“检测阳性”的食品很容易感染人,那么相关病例应早就会出现。但中国疾控中心消毒学首席专家张流波在2020年12月接受采访时曾表示,“目前并没有发现因为直接食用进口冷链食品引起的感染。”
1月24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接受央视采访时也声称,自己只看概率,而买一件国外进口的物品就感染新冠肺炎的机率,比遇到空难还低,“到现在为止一例都没有发生。”
这些事实和表态可以说明:即便是遭遇了检测阳性的食品,消费者被感染可能性也非常低。
四、想吃进口车厘子,又实在不放心,可多用流动的水多清洗几次
当然,没有人敢保证任何一种“理论上存在”的传播途径,发生风险是零。不管是车厘子还是其他进口食品,没有一种是非吃不可的。为了追求“放心”而不吃,无可厚非。
但也不能因为自己“害怕”,就要求别人不吃——相关部门没有禁止进口,就意味着它们认为通过海关进入市场的产品,不至于造成病毒传播。愿意吃车厘子的人,同样也无可厚非。
最后,如果是既想吃进口食品,又想尽量规避“万一存在的风险”,也可以自己筑一道防线:新冠病毒在常温下存活的时间很短,将车厘子在室温环境下放置一两天,即使上面有活的病毒也会死掉,也就不会有感染能力了。如果想马上吃,注意手卫生,用流水清洗,清洗过程中不要用手去接触眼睛鼻子和口腔。
责任编辑:刘东丽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bhline@163.com
上一篇:橘子吃多了 真的容易“上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