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八百年前,在科技落后、信息闭塞、交通不便等诸多不利因素前提下,医圣张仲景何以崛起南阳,令史学界、医学界、科技界等深感困惑,《张仲景文化南阳基因》意在挖掘仲景人文根脉渊薮,澄清仲景人文历史悬疑,追溯仲景医学思想历史渊源,探明仲景医学思想科学属性,试估仲景医学思想学术地位和学术价值,拓宽仲景学术思想传承视野。
1.天文气象基因
南阳是南北气象的过渡带,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的自然生态及正常和异常气象下的发病规律,必然是仲景医学思想和医学体系形成的最根本的基因元素,此其一。其二,秦汉时期,我国古天文学家对宇宙结构及天体运转规律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等三大流派的天文科技成就对医圣张仲景产生了深刻而积极的影响,仲景借“天圆地方”的盖天说观点,以天像论人像提出了“头圆法天,足方象地,两目应日月,九窍应九时,四肢应四时”等学术观点。以北斗七星的运转规律提出了“夫欲候知四时正气为病,及时行疫气之法,皆当按斗历占之。”一千八百多年来,我国中医学家们一直把她作为战胜各种疫情的理论法宝。
在气象学上,张仲景完全秉承本家族中早于71年出生的大科学家张衡关于周天运转规律及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的节段划分科技成就,创造性地发明了“四时、八节、二十四气、七十二候决病法”,并强调指出“二十四气,节有十二,中气有十二,五日为一候,气也同,合有七十二候,决病生死,此须洞解之也。”
在正常气候与人体的发病关系上提出了“从霜降之后,至春分之前,凡有触冒霜露,体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也。”
在异常气候与人体发病关系上提出了“气候亦有应至仍不至,或有未应至而至者,或有至而太过者,皆成病气也。”
仲景论伤寒医学体系,即是在厥阴风木之气、少阴君火之气、少阳相火之气、太阴湿土之气、阳明燥金之气、太阳寒水之气六种自然气象与人体六经相互关系基础之上确定的六气论伤寒医学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既有“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又有中华民族关于自然界“整体恒动”的哲学智慧。
2.地质地貌基因
南阳西依秦岭,北靠伏牛,东邻桐柏,南傍汉水,境内山川、河流、丘岭、平原俱全,天地造化,形成南阳特殊的盆地生态。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千百年来,这种特殊的地理生态养育了世世代代体格、性格、风格等相对特殊的南阳盆地人,对于生于斯、长于斯的张仲景,除了完全秉承南阳盆地人生命的先天基因之外,作为在南阳崛起的医中圣人,南阳的地理生态也必然是构成仲景多种文化基因的元素之一。
3.物候文化基因
南阳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四季分明的自然生态,形成了各种生物繁衍生息的美好天堂,大科学家张衡笔下的《南都赋》将南阳物候描述的淋漓尽致。在地势上,山势险峻,远地平旷,山坡四处分布,河流纵横交错,池塘其多无比。在动物上,河中水族千奇百怪,飞禽走兽挤挤嚷嚷。在植物上,田间百谷茂盛,瓜果繁多,地上奇花异草,艳丽飘香,山间林木繁茂,错根盘节。丰富多彩的物候氛围,为仲景医学宝典《伤寒杂病论》的横空出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4.社会文化基因
广义的社会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社会文化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又属于历史的范围,每一个社会都有和自己社会形态相适应的社会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变化而变化。项目组专家团队对两汉时期的南阳社会文化及对仲景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挖掘和研究。两汉是封建帝制时代,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地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方面儒家仁、义、礼、智、信伦理道德经过长时间广泛的宣教,早已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崇尚权贵和名利形成了当时所有社会人共同追求的终极目标。张仲景作为社会自然人,在这样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下,依据逃脱不掉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的熏陶,40岁时举为孝廉,后官至长沙太守。但作为民本主义思想非常强烈的政治家和医中圣人,目睹到朝廷的日益腐败及伤寒大疫肆虐百姓的悲惨状况之后,一是大胆冲破封建帝制“礼不下庶民”的约束,创造了大堂行医的千古美谈,二是奋笔疾书对当时社会的不良现象进行了有力批驳,三是挂冠长沙,回归故里,深入疫区,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与伤寒大疫进行殊死搏斗,挽救了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的芸芸众生。
5.政治文化基因
政治文化属于政治社会的精神范畴,它是社会关于政治体系和政治问题的态度、信念、情绪和价值的总体倾向。项目组专家团队认为,张仲景是医中圣人,也是一位官至长沙太守的政治家,对他的政治家背景及成长过程进行一番必要的研究,丝毫不影响这位医中圣人的光辉形象。仲景在任长沙太守期间,正值军阀割据,国土版荡之时,他不仅没有独霸一方,作威作福,反而不顾封建帝制层层约束,进行大堂行医,最后辞官归里为民诊疾疗病,充分体现了他亲民、爱民、为民、利民,处处体恤民情、时时关注民生的政治家的气度和医中圣人的担当。
6.民俗文化基因
南阳是一个古老的地方,四五十万年前,“南召猿人”就在此繁衍生息,世世代代南阳人创造了许许多多、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南阳民俗文化。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诸如“几几、不粘、不中、中、干哕、哕、不了了、不得、上撞、恶疮等方言用语及治疗伤寒瘥后劳复枳实栀子豉汤的煎料清浆水等等均秉承了南阳地方民俗文化的基因。
7.哲学文化基因
哲学是智慧之学,既是人类认识世界、建立正确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实践活动,也是人类生存发展,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中国哲学在古代称之为道。据有关专家考证,我国道学的创始人是南阳人,楚国第一任国君鬻熊,道是鬻熊的政治主张,他曾说:“君子不与人谋之则已矣,若与人谋之,则非道无由也。”梁代刘勰在《文心雕龙·诸子》中说:“至鬻熊知道。”老庄哲学比鬻熊晚了数百年。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始终贯穿中国哲学思想,他用阴阳的相对性和可分性,阐释复杂多变的伤寒疫情,用五行的生克制化理论,辨识内外科杂病,并以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为指导,开创性地将祖国医学理法方药融为一体,独创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新中国成立之后,第一任卫生部长李德全将张仲景赞之为“东方医哲”,这位“东方医哲”的医学思想正是南阳厚重的哲学文化影响的结果。
8.儒文化基因
《汉书·艺文志》说:“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袓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
汉武帝刘彻,为建立牢固的西汉王朝及封建统治地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刘秀光复汉室之后,沿袭旧制并大兴儒教之风,班固在《东都赋》中写道:“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南阳为“帝乡”,又是当时全国的中心大城市,其学校更多于他郡。永平十年,汉明帝出巡南阳,“专招校官弟子作雅乐,奏鹿鸣,帝自御埙箎和之,以娱嘉宾。”(《后汉书·明帝记》)。和帝永元年间,鲍德任南阳太守,张衡为主薄时,又重修郡学,宴会诸儒,振兴学业。仲景时代,仕进做官,一是大官特聘,二是郡国选举孝廉,三是逐级升迁,走这三种仕途的人,多是社会上通经学韵的名士大儒,张仲景是南阳名门望族子弟,深受当时社会背景之影响。灵帝时被举为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定为通今达古的饱学之士,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写道:“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反证了儒学之宗孔子是这位医中圣人张仲景崇拜的偶像。一部《伤寒杂病论》医学宝典,始终贯穿着儒家的仁爱思想、反巫思想、中和思想等。儒家倡导的“立言、立德、立功”的三立标准,更是仲景一生追求的终极目标。张仲景之所以最后成为医中圣人,与儒家思想的熏陶及南阳儒学教育氛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9.佛文化基因
据历史学家考证,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默认或接受了南阳博望候张骞从西域带回的佛学思想,从此,佛文化在南阳逐渐传播开来,不少文人志士,对佛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加以研究和接纳。我国科学史上的伟大先驱者南阳人张衡,在《西京赋》中就曾引用“桑门”、“舍利”、“白象” 等佛教用语。对于善学博引的张仲景来说,在当时文化背景下佛学理念自然会对他产生深刻影响。在他为民众救疾扶厄的生涯中,处处彰显着“慈悲为怀,普度众生”的佛学情怀。在他撰著的《伤寒杂病论》医学宝典中,也曾先后择录了《阿含经》中诸如“地水火风”、“六识闭塞”、“四百四病”、“一百一病”等佛学用语。据考证,仲景在《伤寒论·证治总例》篇中的“地水火风”出自于《杂阿含经》三十七卷第1024经,“四气合德”出自于《杂阿含经》卷十五,“六识”出自于《杂阿含经》卷三第52经,“闭塞”出自于《杂阿含经》卷二十五第640经,“四百四病”出自于第1039经。但作为唯物主义医学家,仲景一生学佛、用佛而不信佛。
10.历法文化基因
历法是天文学家研究、探索、认知、掌握时间和气象二者与二者之间运转规律的方式、方法,简单的说就是根据太阳、月亮、地球运转变化的自然现象,计量时间间隔,推演正常季节、气候交替变化规律的法则。仲景医学体系是仲景先师秉承古代天文历法科技成就并以“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为指导,在明晰和完全掌握天地人、时气病交感规律前提下,结合自己长期临床实践,创立的六气论伤寒、五运辨杂病、三因类病因、辨证寓八纲、治则述八法及未病先防、初病早治、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的中医识病、诊病、防病、治病等完整的独具特色的历法医学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融理法方药于一体,开辨证论治之先河,它不仅具有常变结合、动态立意之特点,同时,也蕴含着中华民族关于自然界“整体恒动”的哲学智慧。
据项目组专家研究,仲景历法医学思想形成的理论渊源,除了对中医经典理论的勤求与博采,对天人合一整体观的全面认知与接纳,“盖天说”“斗历说”的探索与融入,运气学说理论的深化研究与感悟等之外,主要取决于张衡天文历法科技成就的深度影响和当时南阳社会历法文化的普及与广泛应用。
11.医学文化基因
这里的医学文化,主要指的是仲景时代的医学传承文化和当时南阳区域的医学文化氛围。据项目专家组研究考证,仲景时代我国的医学传承模式大概分为师承、家传、自学、书院等四种模式,唐·《名医录》记载:“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始受术于同郡名医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南阳人物志》说:“张机又得杨励公之传,精于治疗。”由此可见,张仲景是我国医学史上最成功的师承典范。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中写道:“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从“观今之医”和“各承家技”八个字的侧面反证了仲景时代南阳20万人口的区域存在有一批业医之人,或者说南阳自古就是一个医学文化比较厚重,医事活动比较普及,医疗技术相对多样,学术竞争相对激烈的地方。南阳良好医学文化氛围的熏陶,是最终成就张仲景这位医中圣人的重要文化基因之一。
12.药学文化基因
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使南阳盛产中药材近2500种,项目专家组通过对《伤寒杂病论》254首经方中共204种仲景用药逐一研究考证,其中90%左右属南阳地区道地药材,圣地圣药是构成圣人圣方最基本的文化元素。圣地、圣药、圣人、圣方品牌下潜藏的巨大文化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等,远未得到深入挖掘和广泛利用。
13.水文化基因
天地造化,使南阳地区天降雨水充沛,地上江河纵横。南阳人民自古就有爱水、惜水、科学用水的习惯。《汉书》记载:公元前48年,召信臣任南阳太守,“巡视水泉”“开通沟渠”,率民工修建了著名的马仁陂水库,至东汉初年,杜诗为南阳太守时,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窒殷足。”从召信臣到杜诗,南阳田园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打理,已是沟渠密布,湖塘井池遍及南阳区域。
在这种水资源十分丰富的背景下,张仲景治病分别选用潦水、井花水、泉水、白开水、甘澜水、清浆水等。
试想若张仲景生活在干旱无雨、水资源匮乏的沙漠地带,在他一生治病救人的过程中,怎可能选用上述名目繁多的水呢?
14.酒文化基因
据考证,南阳酿酒的历史已追溯到距今约五千年的新石器时代,时至东汉,南阳酿酒业已十分发达,大事小事必饮酒,已形成了达官贵人、普通百姓的一种惯例和习俗。南阳汉画馆中收藏了许多反映仲景时代有关酒文化的像石汉画。据专家组考证: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记载用酒治疗的案例共45处,其中白酒3处,清酒5处,苦酒4处,黄酒33处。
15.娱乐文化基因
汉代之前,人们模仿动物飞行和跳跃的姿态,编排出了很多姿式美妙、动作流畅的舞蹈曲目,每逢狩猎前后或劳动收获之余尽情歌舞一番,一则鼓舞士气,分享欢乐,二则解除疲劳,强身健体,甚至连身上的很多病痛症状也会有所减轻乃至消失。如:《长袖舞》、《折腰舞》、《巾舞》、《槃舞》等。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藏腑经络先后病篇》中指出:“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纳、针灸、膏摩”,将导引术作为“未病先防”的第一措施。直到现在,对养生学仍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16.仲景时代伤寒大疫与天灾人祸略考
为捋清仲景时代我国疫情流行状况,项目专家组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资料,经研究考证,自公元156年至三国末期,我国共发生了十次大疫流行。全国人口从5006万,锐减到了560万,死亡十分之九。这在我国人口发展史上当属最黑暗的一页。
责任编辑:yun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bhlin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