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含三片姜,不用开药方——生姜
生姜,又名姜根。宜在微湿沙地种植,许慎在《说文解字中》中把姜成为“御湿之菜”,王安石认为姜能御百邪,故称之为姜。
【功效】
治嗽温中,治胀满,霍乱不止,腹痛,冷痢。
【药用部分】
根
[性味]味辛,性微温,无毒。
陈藏器说:生姜性温,要热则去皮,要冷则留皮。
徐之才说:与秦椒相使。解半夏、莨菪毒。恶黄琴、黄连。
李时珍说:长期吃姜,易积热伤眼。凡是有痔疮的人多吃姜和酒,立刻就会发。患痛疮的人多吃姜,会长恶肉。
【主治】归五脏,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咳逆气喘,止呕吐,祛痰下气。(出自《名医别录》)
去水胀,疗时令外感咳嗽。与半夏同用,治胃脘部急痛。捣汁与杏仁煎服,治急痛气实,心胸冷热胸拥隔。捣汁调蜜服,治中暑呕吐不能下食。(甄权)
散烦闷,开胃气。(孟洗)
久服去臭气,通神明。(出自《神农本草经》)能破血调中,去冷气。姜汁能解药毒。(陈藏器)
除壮热,治痰喘胀满,冷痢腹痛,转筋胸闷,去胸中臭气、狐臭,杀腹内寄生虫。(张鼎)解菌蕈等各种菌毒。(吴瑞)
姜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能解吃野禽中毒而致的喉痹。浸汁点眼,可治红眼病、捣汁与黄明胶同然,贴风湿终痛,效果很好。(李时珍)
【主治】治嗽温中,治胀满,霍乱不止,腹痛,冷痢,血闭。病人虚而冷,宜加用。(甄权)
姜屑和酒服,治偏风。(孟洗)
干生姜为肺经气分之药,益肺。(王好古)
【发明】李时珍说:姜味辛而不荤,能祛邪辟恶。生气、熟食,或用醋、酱、糟、盐、蜜煎后调和,无所不宜,既可做蔬菜、调料,又可入药,可做果脯,用途非常广泛。凡是早上外出或者走山路,都宜口含一块生姜,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不正之邪。
医家名论
李时珍说:生姜宜种在微湿沙地中。四月取母姜栽种,五月就长出苗,像初生的嫩芦,只是叶稍宽像竹叶,对生,叶也辛香。秋季前后新芽迅速长出,像列指状。此时的嫩姜采食无筋称为子姜。秋分后次之,下霜后姜就老了。姜性湿而畏日,所以秋天很热就不会长姜。
使用禁忌
凡阴虚火旺、目赤内热者,或患有痈肿疮疖、胃溃疡、胆囊炎、肾盂肾炎、痔疮者,都不适合长期食用生姜,夏季天气炎热时不可多吃。
形态特征
多年生章本,高40厘米一100厘米,根茎肉质,肥厚,扇平,有芳香和辛辣味,叶互生,两列,无柄,有长鞘,基部狭,先端渐尖,平滑无毛,花茎自根茎抽出,花柱单生丝状,花序穗状椭圆形,花冠绿黄色。种子黑色。
叶【性味】味辛,性微温,无毒。
[主治]归五脏,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
根【性味】味辛,性微温,无毒。
[主治]咳逆气喘,止呕吐,祛疲下气。
实用妙方
胃虚风热:取姜汁半杯,生地黄汁少许,加蜜一匙、水二合,调匀服。
·干呕:频嚼生姜即可,
·伤寒汗后,胃阳虚 弱:生姜、黄苓、人参(去芦),干姜(炮),各二钱; 半夏、黄连、大枣(三枚),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湿热发黄:用生姜 随时擦身,加茵陈蒿擦,效果更好。盖厚被让出汗,不汗,须再次服药、注意避风 寒。
·中各种药毒:饮生姜汁可解。
·刀斧伤:生姜嚼烂敷伤处,
·两耳冻疮:用生姜自然汁熬膏涂搽。
责任编辑:叶子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bhline@163.com
上一篇:藿香,为什么就能正气?
下一篇:外媒:中药有助治疗心肌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