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对症遗传病 第一例基因治疗来得晚了些
今日视点
12月19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第一例基因疗法治疗遗传性疾病。相较于此前获批的癌症基因疗法——美国8月和10月批准的两种CAR—T细胞免疫疗法,此次针对遗传性疾病的基因治疗虽然早在理论上被证实可行,但在实践中却慢了一步。
12月22日,我国食药监总局(CFDA)发布了《细胞治疗产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所以,美国批准的这两种分别用于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成人大B细胞淋巴瘤的CAR—T细胞免疫疗法,将有望在我国获批进入临床。但“指导原则”适用范围中不包括对人体实施直接基因改造的基因治疗,这类治疗的获批在我国会更晚一些。
需求迫切:
直击基因缺陷的治疗,没有药物可替代
“基因治疗是通过修饰、补充、校订,改变缺陷基因或其功能以达到治疗目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专家组副组长王小宁说。
CAR—T细胞免疫疗法是将T细胞在体外进行基因修饰后再注入人体内,用于消灭癌细胞。而此次批准的疗法针对莱伯先天性黑蒙症,是由RPE65基因异常引起的先天视力缺陷,致使患者中年时失明。该疗法通过腺相关病毒(AAV)载体将患者缺失的RPE65基因带进19号染色体中,让缺陷的基因获得修补。相比之下,前者以细胞做“中介”,后者则直击基因缺陷。
“基因缺陷的遗传病,是没有药物可以治疗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生物治疗中心主任钱程说,治疗遗传病,最根本的方法是纠正突变的基因,恢复丧失的细胞、器官或组织功能。
难度很大:
精准修复要求更高,近年取得突破性进展
要将一个基因插入到一个碱基对数量庞大的基因组中,精确度和困难程度不亚于从太空向“地面存钱罐”里扔钱。“精确修复意味着高安全性。”清华大学教授董忠军说,“精确不仅仅意味着不脱靶,还包括适度适量。在非缺损位置的修复,可能导致未知的开关被打开,本来缺乏的东西成倍增加,对机体也是损伤。”
“我们会有巧妙的设计把目标基因引导到指定位置,将脱靶、插入激活等可能性降到最低。”董忠军说,未来的生物治疗还将引入“自我毁灭”机制,当机体不需要的时候,这些外来的治疗因子将自行消失。
“近年来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临床上展示出非常好的疗效,很多患者得到成功治愈。”钱程赞同近期生物医学领域的进展,他说,这就是为什么这类技术获得了频繁的批准。
推动乏力:
从技术到产品,稍显冷门
FDA于8月底批准的CAR-T细胞免疫疗法,被认为是针对癌症的有效疗法,与之相比,新批准的遗传病基因疗法在研究和临床应用上都稍显冷门。
“对单个或多个基因缺失的弥补,效率并不高,”董忠军说,“从理论上讲,个体的缺陷细胞并不会被全部治愈。”
此次被批准的疗法将直接向患者视网膜细胞注射RPE65基因的正常拷贝,“可能让部分细胞恢复正常,产生足够的蛋白,患者就能够重见光明”,董忠军说,但是这种细胞恢复正常的比例在部分其他遗传性疾病中,并不奏效。
此外,遗传病基因疗法即使在技术上取得了治疗进展,市场需求也可能并不强劲。“和癌症患者相比,有些基因缺陷性遗传疾病患者的数量很少。”董忠军说,病例少,几百万人中才有一个,可以被认为是罕见病。
董忠军团队此前针对造血干细胞的免疫缺陷进行了基因修补的科研探索,但他认为落地前景并不乐观,他说:“科学研究可以,但是目前很难被批准上市。”
除了缺少完善的市场准入制度,董忠军认为,市场需求不足是最主要的原因,“产业上没有很强的动力推进,”董忠军说,“如果没有获利的预期,很难获得足够资金来开发产品。”(科技日报北京12月25日电)
责任编辑:刘东丽
下一篇:面对流感肆虐 中医丢失了什么?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nyhhshys@163.com。凡是原创投稿一经采用,除在南阳健康网发布外,同时同步到今日头条,腾讯网、新浪网、网易网、搜狐网、东方头条、趣头条、凤凰网及公众微信“南阳卫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