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娶大24岁妻子马克龙有恋母情结?
心理嘀咕
说马克龙有“恋母情结”,这个说法已经过时。大多数人的择偶年龄差都聚集在平均值附近,但必然有一些人择偶的偏好年龄差分布在两端,“母子恋”和“大叔控”就处于两端的分布区域。
法国大选已经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中间派独立候选人马克龙顺利通过第一轮投票考验。从目前民调来看,马克龙极有可能成为下一届法国总统。随着马克龙政治声望不断提高,其“有悖常理”的婚姻状况也引发了公众关注。
据报道,今年39岁的马克龙与太太布丽吉特结婚10周年,但布丽吉特比马克龙年长24岁,曾是马克龙中学时期的老师。当年,马克龙的父母为了阻止儿子的“不伦之恋”,便把他转学到巴黎,由祖母照顾。这并没有熄灭他对布丽吉特的爱情,2007年,马克龙迎娶了布丽吉特。
“恋母情结”已经过时
马克龙与太太年龄悬殊的爱情和婚姻令许多人感到不可思议。在世俗的观念里,爱情通常发生在年龄相仿的伴侣之间。即使有年龄悬殊的伴侣,也大多是男方比女方年长。马克龙与太太之间跨辈分的“母子恋”,即使在婚恋观比较开放的法国,也算得上是骇世惊俗;而他们之间自然流露的恩爱,也令诸多在“橡皮婚姻”(指夫妻双方虽都尽职尽责,但貌合神离,无爱也无痛)中挣扎的伴侣羡慕不已。
不过,一提及马克龙与太太的忘年恋,对心理学多少有些了解的人们就会脱口而出“恋母情结”这个词。事实上,“恋母情结”是100多年前由弗洛伊德提出的一个概念。在他的理论框架里,每个人从出生开始就会经历一系列性心理发育的过程,其中就包括3-6岁的恋父恋母时期。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会在成年后迷恋年长的对象,其根源在于幼儿时期的性心理发育受到了阻碍,因而停滞在恋父恋母期。因此,依据精神分析理论,像马克龙这样与年龄悬殊太太的婚恋,通常就会贴上“恋母情结”的标签。
其实,心理学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摒弃了早期缺乏科学范式的分析心理学方法,弗洛伊德关于性心理的大部分结论都被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证实是错的,包括“恋母情结”——因为其在概念的描述上语焉不详,并不是科学的概念,充其量只是基于分析的一种假设。
相对于社会主流的择偶倾向,年龄悬殊的择偶模式显然不符合大多数人的偏好和倾向。但是,人类的择偶偏好与人类的其他特质一样,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不能一概而论。对群体而言,大多数人的择偶年龄差都聚集在平均值附近,但必然有一些人择偶的偏好年龄差分布在两端,“母子恋”和“大叔控”就处于接近两端的分布区域。其实人类的大多数,甚至几乎所有行为特质,都符合这种倒U形的钟形正态分布曲线,择偶偏好也概莫能外。对个体而言,多种因素都可能影响和塑造成年后的择偶偏好,而且这些因素通常都具有特异性。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两个人之间产生爱情,导致彼此吸引的因素多种多样,年龄只是其中因素之一。如果主导两个人彼此吸引的因素远远超过年龄悬殊的影响,那么,年龄悬殊的爱情就可能发生。马克龙被他当年的中学老师布丽吉特深深吸引时,一定有其特异性的吸引因素,而悬殊的年龄差异不足以抑制这种爱情吸引力。
说实话,没有深入地了解马克龙,其他人根本就没有线索和依据来分析判断他为何会爱上大他近24岁的布丽吉特,可能因素有很多。简单粗暴地将其归咎于“恋母情结”当然是毫无根据的臆测;而对各种年龄悬殊的婚恋情形都贴上“恋母情结”或“恋父情结”的标签,则根本就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迷信。
反对来自世俗的观念
而人们之所以对马克龙与太太那样年龄悬殊的恋情感到匪夷所思,除了这种婚恋情形在人群中本来就是极小比例分布以外;更重要的原因,恐怕来自社会世俗观念的桎梏。一般而言,人们认为主流的婚恋情形——伴侣间年龄相仿,丈夫比太太大3-5岁,就应该是正确的;与此不同的,就被视为不正确。
事实上,马克龙和太太之间的婚恋可以作为一种小概率的示范,以彰显人类择偶多元化偏好中的一种。同时,也希望能让更多人摆脱社会世俗的婚恋观念的桎梏,从心所欲地追求自己的爱情。特别是,这也给那些都市大龄单身女青年昭示了一种可能性,她们未来的丈夫可能还在中小学埋头苦读,甚至还在幼儿园咿呀学语。
责任编辑:刘东丽
上一篇:爱:已到了无声处
下一篇:母亲的夙愿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nyhhshys@163.com。凡是原创投稿一经采用,除在南阳健康网发布外,同时同步到今日头条,腾讯网、新浪网、网易网、搜狐网、东方头条、趣头条、凤凰网及公众微信“南阳卫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