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单亲妈妈 把脑瘫儿送进哈佛
母亲节当天,美国马萨诸塞州查尔斯河畔,哈佛大学中国留学生丁丁在宿舍里等待着母亲邹翃燕回复微信。近两万公里外,中国长江边上的武汉市,邹翃燕笑着念叨起儿子:“他在哈佛遇到任何生活或情感问题,第一个想到的还是我。”丁丁曾经是一名重度脑瘫患儿。为了给儿子治病,邹翃燕不惜做一名单身母亲,把全家扛在肩上。
“全能”的妈妈
“这个孩子没有抢救价值了,将来非傻即瘫。我建议你们放弃。”1988年7月,一起医疗事故造成邹翃燕的胎儿宫内窒息,医生这样建议。
“别要这个孩子了,将来会拖累我们一辈子。”这是丈夫的决定。而邹翃燕坚持要这个孩子,两人为此离婚。
当年,在武汉幼儿师范学校任教的邹翃燕月工资不过百余元。丁丁的康复治疗全部自费,光按摩就一周3次,每次5元。三代四口人挤在一间20平方米的平房,遇上雨天,屋外大雨室内小雨,床头床尾摆满接漏的盆桶,窗台上经常长蘑菇。为了养家糊口和给丁丁治病,她跑遍全省做礼仪培训,还兼职卖过五年保险。
艰苦的治疗过程不堪回首,支撑邹翃燕的只有一个信念:医生虽从未承诺丁丁能恢复到什么程度,只说治疗一定比不治好。
为了给儿子一个尽可能好的将来,她不遗余力地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把自己训练成按摩师,一有时间就给儿子按摩;午间休息也要跑回家陪儿子玩撕纸游戏,开发智力;买入各种保险,万一孩子无法自立,给他一个基本生活保障。
“孩子第一次站立,第一次迈步,第一次叫‘妈妈’,都是上苍给我的礼物,老天待我不薄。”邹翃燕眼里都是感恩,仿佛那些不幸都被过滤掉了。
“狠心”的母亲
在别人眼里,邹翃燕有时候是一个“狠心”的母亲。丁丁运动不协调,用筷子这种小事对他来说难如登天。别人看不下去,劝邹翃燕别让他学了。
“以后一桌人吃饭,就他一个人不用筷子,别人就会好奇。他必须要跟每个人解释自己脑瘫,那会极大伤害他的自尊心,所以我坚持让他学。”邹翃燕说。
打过、骂过,过了一年多,丁丁终于学会了使筷子。
邹翃燕想尽办法帮助丁丁克服身体缺陷给学习带来的障碍。丁丁握不稳笔,她就拿着他的小手,从粗的画笔开始,练习画一些形状,再换细的笔。从一岁起每天坚持带丁丁读书,不到两岁,孩子就认识了100多个汉字。
而丁丁上学后,邹翃燕却从不辅导孩子功课,也从不逼孩子上培训班。
“如果只看学习,那我妈妈看似是在放羊。”丁丁说。
“我留下孩子,就会陪他到底。养孩子特别辛苦时,我也曾想过,如果哪天撑不下去了,我就带他一起走,绝不留他一个人在世上遭罪。”就是抱着这样的决心,邹翃燕一路披荆斩棘,带儿子闯过人生的重重难关。
精神的“导师”
在母亲精心陪伴和严格要求下,丁丁2011年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毕业,同年进入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就读。去年3月,已经工作两年的丁丁被哈佛大学法学院录取。
谈到培养儿子的成功之道,邹翃燕觉得两点最重要:尊重孩子和家长的自我成长。在儿子面对重大人生抉择时,邹翃燕都把丁丁当成平等的“谈判对手”。
在丁丁眼里,妈妈是“精神导师”。邹翃燕则称自己是孩子的挚友。
今年母亲节,丁丁告诉记者,虽然哈佛慷慨地提供了多达学费四分之三的助学金,但是剩余四分之一费用对母亲来说仍是不小的负担。“我小时候常常想,自己30岁应该如何如何,现在我29岁了,还是要妈妈养着。我希望能争气一点,早点养活自己,让妈妈也过上好一点的生活。”
责任编辑:刘东丽
上一篇:弯下腰,拾起你无价的尊严
欢迎投稿,投稿邮箱:nyhhshys@163.com。凡是原创投稿一经采用,除在南阳健康网发布外,同时同步到今日头条,腾讯网、新浪网、网易网、搜狐网、东方头条、趣头条、凤凰网及公众微信“南阳卫生健康”。